19日從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,當天發布的《中國標準化發展年度報告(2022年)》顯示,地方標準化發展效能不斷彰顯。
經濟發達地區的標準活躍程度相對較高。從公布團體標準數量看,截至2022年底,各地區公布團體標準數量的分布呈現階梯特征。排名前十的地區依次是廣東、浙江、山東、北京、上海、江蘇、河北、福建、山西和四川。排在前兩位的廣東、浙江分別公布了6419項和5640項團體標準,排在第三位到第六位的山東、北京、上海、江蘇分別公布了2941、2808、1820、1669項。
從企業標準“領跑者”標準分布情況來看,截至2022年底,全國排名前十的地區依次是廣東、山東、浙江、江蘇、北京、上海、安徽、福建、湖南、河北。廣東位列榜首,有918項標準進入“領跑者”名單,主要分布在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、通用設備制造領域。山東位列第二,有325項標準進入“領跑者”名單,主要分布在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領域。浙江位列第三,有288項標準進入“領跑者”名單,主要分布在專用設備制造領域。
標準化技術支撐能力呈現一超多強特點。截至2022年底,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數量在30個以上的有北京、上海、江蘇、廣東、山東、遼寧、天津、浙江、河南、陜西、四川以及湖北共12個地區,其中北京一地共承擔了643個秘書處,占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總數的48.75%。
從標準研制貢獻能力看,各地區參與國家標準起草單位數量排名前十的依次是北京、廣東、浙江、江蘇、山東、上海、福建、安徽、四川、河南。排名第一的北京,有1887家單位作為國家標準的起草單位。